地 址:宁夏银川永宁县三省会馆476号 电 话:002-92279544 网址:cp.dramasanddreams.com 邮 箱:263224835@476.com
為做好村“兩委”換屆的“後半篇”文章,助力村幹部廉潔高效履職,推動村級權力規範運行,在村“兩委”換屆結束之際,新泰市紀委監委編印《新泰市村權規範運行指導手冊》,第一時間發放到新泰市4000多名新一屆村(社區)幹部手中,並組織新一屆村(社區)幹部進行全員學習。
但礙於難以收集,此前的大部分甘蔗葉或是浪費田中任由其分解,或是當成秸稈露天燃燒。張儒華瞅準商機,曆時近四年研發出了甘蔗葉打捆機。
“我們經過幾十次試驗,現在打捆機打出來的甘蔗葉很漂亮,研發取得了成功,我們很高興,心情很激動,這些秸稈拿到我們廠裏深加工,可以做動物飼料、鍋爐燃料和有機肥料。”廣西華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張儒華說。平原地區大型打捆機麵對廣西的丘陵多山地形,細碎分散的田塊,表現得水土不服。
張儒華研發的打捆機因地製宜,經過6次產品迭代,設計出了小型、轉彎半徑小、收集高效的打捆機。張儒華在查看打捆機打出來的草垛的情況。
王以照攝
甘蔗尾在收集過程中,對打捆機是最大的難題,容易產生卡機,通過技術改進,經過從第一代機研發到第六代機,張儒華的打捆機已經解決這個難題,可以對甘蔗尾進行收集打包“一畝甘蔗地能產生1到1.5噸的原料,一畝地能為農民額外帶來兩三百塊錢的收入。“我很看好咱們的傳統菜,因為它後繼有人。
”陶廣用在成就自己的同時,也沒有忘記通過“傳、幫、帶”,培養傳統菜的傳承人。他總是勉勵中青年廚師,徽菜是祖國的八大菜係之一,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,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,不要僅僅將廚藝當成謀生手段,而要視為理想的奮鬥目標,不斷加強學習,學徽菜廚藝、學文化知識,在創新發展中將徽菜發揚光大。
徽菜師傅,作為掌握安徽地方特色菜肴、麵食、小吃(飲品)等烹飪、製作技能的餐飲服務人員,已經成為傳承和弘揚徽菜美食文化的使者。安徽省實施“新徽菜·名徽廚”行動,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、開展職業技能競賽、打造創業街區、構建菜品標準、助力品牌培育等方麵,推動徽菜內涵拓展升級,努力將“新徽菜”打造成為代表皖南徽菜、沿江美食、皖中菜肴、皖北風味等安徽美食文化的特色“名片”,就是為了讓千家萬戶在一日三餐裏品味徽菜美食,讓廣大徽廚在煙火氣息裏創造滋味生活,讓徽菜品牌在傳承創新中發揚光大,推動“皖美味道”服務群眾、走向全國。